主页 > 国内 >

70天跑出鲁煤“加速度”——山东局研究院油房壕北部煤炭勘探项目纪实

时间:2022-12-11

来源:互联网作者:编辑点击:

“油房壕北部煤炭勘探项目是研究院在内蒙古塔然高勒矿区进行的勘探工程,总工程量近2万米,探获总资源量近10亿吨,是积极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保障能源资源安全的一项实际举措。”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综合勘查技术中心负责人梁开华告诉笔者,油坊壕项目从中标到野外验收,只用了短短70天,跑出了鲁煤“加速度”,研究院获得了业主的高度赞誉,树立了鲁煤地勘“效率高、质量好”的良好形象。

工期紧,工程量大,疫情形势多变……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要想在最短时间内确定最合理、最适用的项目方案,可谓困难重重。面对难题,研究院专门成立以总工程师为组长的项目组,抽调全院各专业技术骨干,派出7名勘探尖兵,兵分三路迅速集结现场开展实地踏勘,为提高效率,他们每天清晨背上一整天的面包和水,迎着朝霞晨霜出门,披着晚霞而归,力争最大限度掌握现场一手资料。

“整个矿区总占地面积约110平方公里,属于侵蚀性高原丘陵地貌,地形起伏相对较大,有的目标孔位位于山坡上,车辆上不去,只能靠步行,地面上土质松软,还有很多碎石块,可以说是举步维艰。”项目经理梁圣建介绍。他组织项目组经多次集中研讨,编制出项目方案,凭借过硬的实力和良好的信誉,在全国10多家竞标单位中脱颖而出,顺利拿下该项目。

工区面积110平方公里,计划钻孔26个,工程量近2万米。如此大的工作量,该如何又快又好地完成呢?

项目组成员迅速行动,在附近村里租用民房,就近搭建临时办公区,从四面八方调配设备,组建施工队伍第一时间赶赴勘探区。在施工过程中,大家发现,原本设计方案设定的15台钻机无法保证按时完成施工。“宁可备而无用,不可用而不备。”为加快施工进程,项目组及时增加了5台钻机,保证项目能够如期完成野外施工。

6月的内蒙古正逢雨季,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时有发生。抓住晴好天气,抢时间、抢进度,成为全体成员的共识。项目组人员放弃端午节假期,与施工队伍并肩作战,24小时轮班作业,每日盘点,见缝插针,赛速度、保节点,全力以赴保质量保工期。油坊壕项目勘查区地层情况复杂,多是砂砾岩石层,地层软硬交错,300米厚的砂砾层成了钻井提速的“拦路虎”。各领域专家经过集体“会诊”和多番尝试,调配泥浆黏度,更换钻头,调整转速,最终顺利穿越砂砾层。

在施工的同时,成果报告编制工作也同时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当时租用的临时办公区,每天晚上都是灯火通明。”提及该项目的创新团队,项目技术负责孔凡顺的话语间充满了自豪。“项目组里不仅有经验丰富的老专家、老党员,也有刚走出校门参加工作的‘新兵’。”梁开华说,项目组实行以老带新双导师(既是政治导师又是技术导师)的人才培养方式,给新职工交任务、压担子,再加上实地历练,让他们从“象牙塔”里的毕业生,快速成长为煤炭勘探的“顶梁柱”。

“老专家们会非常耐心地为我们讲解技术规范,手把手地教我们操作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同时他们对专业技术要求十分严格,他们身上的‘三光荣’‘四特别’地质精神感染着我,令我受益匪浅。”项目组年轻技术员王宪凯感慨地说。在项目现场,2名年轻同志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团队中,大多是斗志昂扬、无私奉献的年轻人。33岁的项目负责徐昌承担着统筹技术工作,长期坚持在野外生产一线,妻子怀孕期间,他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出生2个多月后他才回家。很快,他又回到单位驻地,一头扎进编制报告工作中。他说,为了保障项目如期完成,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正是凭借这种“舍小家、顾大家”“5+2”“白加黑”的拼搏奉献精神,团队在煤层变化大、煤层对比困难、大量的原始资料亟待研究等重重困难下,仅用20天就高质量完成了成果报告,通过了内蒙古储量评审中心组织的评审。

从项目中标到通过项目野外验收,用时70天时间,山东局研究院跑出了鲁煤“加速度”,这源自研究院“有备而来”,投标前的踏勘、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为施工提供了充分的地质依据;源自参战职工的团结奋斗、齐心协力、忘我工作,“三光荣”“四特别”地质精神在这些职工身上得到了充分展现;更源自山东煤田地质人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提供支撑的责任担当。(作者 李怡然)

热门文章 更多>>